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農門長姐

第402章 大齡孩子啟蒙怎麼教?21更

農門長姐 童夕君 2451 2025-08-15 21:31

  

  風細嘆道:「可人家西域商人就愛買綢啊!看看每年那些絲綢商賺的,棉商連人手漏的賺的多都沒有!」

  「那咱就不賺西域商人的錢!反正絲綢商賺了錢也要給咱良安交稅,也不虧。還不如咱種棉,賺老百姓的錢呢!咱們的百姓,可比西域人多多了!」

  風細靈光一閃,猛地站起來一拍小桂的肩膀:「好丫頭!你這話說的對!穿得起綢的才多少人,還是穿棉穿麻的人多!」

  想到某一封信小虎說南方去新羅帶因一批好棉種,當時她完全沒在意。現在就不同了,趕緊給小虎寫信。

  如果這些年自強村有種植棉花,那就立即送一批好棉種過來。如果沒有,那就派船再去新羅,弄一批棉種回來!你家師父我,要種棉花了!

  預留的桑田,咱全種上棉花!

  叫來劉林:「你們農業部派幾人去攻棉花,我給五百奴隸任其指揮,種棉收棉曬棉紡織,都得學會了!」

  劉林趁機回道:「今年的玉米和南瓜種多少?去年發現百姓偷種油菜芝麻等非糧作物,按律都命其改種縻子和高糧。

  百姓有些怨言,直說糧食吃不完又賣不出好價格,還是種別的劃算!卑職估計,今年偷種的更多,城主您看這該如何是好?」

  依周律,百姓農田九分必須種糧食,隻有一些薄地可種其它作物。這也是防著百姓貪圖賣的價格貴,都不種糧,結果糧食不夠吃。

  比喻說那寒瓜,種的好,一畝地的收成比得上十畝地的縻子。若不加管制,大家一股腦都種寒瓜,到時候價格低不說,沒飯吃才麻煩!

  所以至今為止,除菜園絕不許種植寒瓜,依舊是大戶人家吃得起的水果。

  良安這幾年發展好,作坊開的多,用人多,女工的工錢多。百姓發現種糧還沒有進作坊幹活賺的多是早晚的事。

  可是農人本性,寧願守著薄地也絕不會任土地荒了進城幹活。可若官府強令他們種不好吃還不值錢的縻子和高糧,他們自然不樂意。

  風細沉思片刻道:「你與府尹去商量吧!如果百姓實在不願意種粗糧,那咱們官府開荒的田地就多種些。

  夠交朝廷的糧稅就行了,否則引來朝廷清查就麻煩了。」

  劉林領命而去,小學堂的院長來了:「城主,今年入學的孩童比去年多了五百人!咱們的小學堂教室不夠,夫子也要再招此。」

  風細奇道:「怎麼會一下子多這麼多孩子?是外地來的嗎?」

  「不是,是一些普通人家,送十來歲的孩子來啟蒙!按理來說這此孩子該是家裡的勞力了,再過幾年該說親娶媳婦。

  也不知長輩怎麼想的,送到學堂來開蒙!最大的一個都十三歲了,這早晚才想起要讀書,又不能不收!」

  老院長一臉不解,他從事教育事業這麼多年,還從沒遇到過大批百姓把家中壯勞力送來讀書的!

  風細卻瞭然一笑,果然是要靠潛移默化啊!這些年她故意擡高讀書人的地位,哪怕是小作坊,隻要你識幾個大字,就能分到好崗位。

  發布告也是,不像之前那樣官吏召集村長裡長集體宣布,然後再由他們傳達到村民。

  而是改成寫上幾萬份,一家一戶發過去,自己看。這不識字的就拿著布告去找識字之家讀了,那識字人家就驕傲起來了。

  以往家中沒錢,還需要兒子幹活。現在不一樣了,老婆女兒在作坊拿的工資多,家中也不缺兒子掙的那點子。

  還不如送到學堂讀兩年書,也識幾個字,以後不做睜眼瞎。反正良安的小學堂束修不多,還免費發書本筆墨。

  隻是家中少一個人幹活而已,孩子能讀書。怎麼算都不虧!所以才有了今年大批高齡孩子啟蒙一幕。

  院長擔心的不是多餘,這十三歲的孩子來啟蒙,你若把他放在七歲啟蒙班,他若欺負人怎麼辦?不服從管教怎麼辦?收大齡學生的麻煩太多了!

  可風細卻是非常歡喜,百姓多了讀書重要的意識,才是最有利於良安發展的!

  隻要咱不能像普通學堂那樣,隻教讀書,再傳個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宗旨。

  把這些孩子教的隻知讀書,再看不起別的行當。到時候良安全是手不能提的酸秀才,一個能用的大好青年都沒有,那才是走入畸形了呢!

  所以這課程表就要重製了!安撫院長:「您先回去,此事我自有章程。」

  很快擬定小學堂的課程表,上午跟夫子學讀書識字,下午一節數學課,兩節實踐課。早晚由武術老師帶著做早操。

  這武術老師隻管從軍中挑幾個退伍的老兵去任職就行了,順便還兼顧學校的安全和教務處。有他們在,哪怕是十五歲的啟蒙學子,也不敢不服從管教不是!

  重點是那兩節實踐課,哈哈,得打小就讓孩子們知道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。

  不能隻把目光盯在考秀才讀書上面!君子有六藝,咱良安學堂就有學子六技。

  周一咱就農業課,請農業部老師帶著考察山地和良田的不同,各種農作物種植。

  學個三五年,就是不考秀才,回家專心種田,也能比旁人種的好!

  周二咱就去瓷器作坊,為什麼黃泥巴黑泥巴紅泥巴,火裡一燒,燒出來的樣子都不一樣呢?

  為什麼明明是泥巴,加點其它東西進去,再一燒就能燒出陶、瓷呢?

  周三咱去毛織作坊,看看羊毛是怎麼一點點變成線,再變成布料,然後變成衣裳的。

  周四就去工匠所,學治鐵,學打鐵,學鍊鋼,學武器和農具的結構原理。呃,這還兼著學此物理化學課了。得派一個物理老師跟隨講解。

  周五去養殖廠,看看小雞小鴨小鵝怎麼破殼而出?怎麼餵養才能長的最好?魚苗怎麼分類?

  周六去圖書館、博物館,夫子帶著讀書,講解歷史。

  周日放假,指派一篇家庭作業。或是看自家的田地有何處要整改?自家的雞鴨哪時餵養不當?等等。

  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